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需及时就医,可能引发紫癜性肾炎,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严重者需透析或免疫调节。关键措施包括抗炎治疗、免疫抑制和肾功能保护。
1.紫癜性肾炎的发生机制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小血管炎,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时,会触发炎症反应。约30%-50%患者会出现血尿、蛋白尿等肾脏损害表现,儿童患者更易进展为慢性肾病。肾脏穿刺活检可明确病理分型,常见为IgA肾病型。
2.临床分级与对应治疗
轻度蛋白尿患者使用ACEI类药物如贝那普利,配合双嘧达莫改善微循环。中重度病例需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甲泼尼龙静脉给药3-5天后改为泼尼松口服。肾病综合征型患者加用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顽固性病例可尝试利妥昔单抗。
3.肾功能保护方案
限制每日食盐摄入量低于3g,优质蛋白饮食选择鸡蛋、鱼肉等。监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每月复查血肌酐和尿素氮。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感染时及时控制。中医辅助采用黄芪、丹参等具有肾保护作用的中药。
4.重症干预措施
急性肾衰竭患者需临时血液透析,血浆置换适用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者。终末期肾病患者考虑肾移植,术前需确保紫癜静止期超过6个月。移植后仍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预防复发。
紫癜性肾炎的预后与早期干预直接相关,发病3个月内是治疗关键期。规范治疗下80%儿童患者可完全缓解,成人患者需警惕高血压和慢性肾功能不全风险。建立包含风湿免疫科和肾科的多学科随访体系,至少每3个月评估一次肾脏情况。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