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暑假伊始,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教师们便踏上了企业调研之路。当天,他们的目的地是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的安然香水包装设计公司——一家在师生深度参与下,短短几年内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厂,迅速成长为香水瓶细分领域“领头羊”的企业。
“今年用人需求如何?”“希望招聘什么样的员工?”“毕业生薪资水平怎样?”……在公司会议室里,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伏波向坐在对面的企业生产设计总监孔繁志抛出一连串问题。孔繁志,这位十四年前从广轻毕业、如今年薪百万的设计总监,正是连接校企合作的纽带之一。
走进企业三楼的香水瓶展厅,造型各异、色彩缤纷的瓶子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它们在这里诞生,随后销往中东乃至全球。然而几年前,孔繁志还深陷“甜蜜的烦恼”:国际订单纷至沓来,但设计团队人手严重不足。
转机出现在孔繁志回母校的一次交流中。作为校友,他深知广轻在产品设计实践教学上的实力。双方很快发现,企业的迫切需求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高度契合。一条“课程共建+项目实战”的深度合作之路由此铺开。
为何选择与职校合作而非社会招聘?孔繁志说,职校生专业适配性强、培养成本低、创新活力突出且人才稳定性高。“职校学生几乎不需要过渡期就能上手,而社会招聘人员通常需要3到6个月的适应期。”此外,职校生思维活跃,不受行业框架束缚,常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创意。
这股年轻力量的注入,为企业带来了立竿见影的变化:产能瓶颈被打破,设计流程更顺畅,尤其在材料应用与造型创新上,取得关键突破。由广轻大学生主导设计的“神话系列”成为明星产品。即使后期产品主题需调整为希腊神话风格,学生团队也能快速响应优化方案。最终,该系列不仅赢得客户高度赞誉,更成为中东市场的爆款。
职校毕业生为何好用?伏波认为,最根本的变革发生在课堂。据他介绍,从大一起,广轻大的专业课程就和企业紧密相连,企业设计总监会带着行业前沿讯息走进学校课堂,学生定期深入生产线实践。这种深度融合带来人才培育方式的转变:企业在大二、大三阶段提前锁定合适人才,学生则通过真实项目确认职业方向。伏波强调,学校将就业适配环节前置到教学全流程,学生毕业即能胜任职业设计师岗位,彻底告别企业“再培训”阶段。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成晓婷加入这家企业一年半的时间,目前已经设计出三四款备受客户喜爱的香水瓶,其中有一款销量6万多个,她说:“这里的工作流程和学校课堂上几乎一致,来了可以直接上手,没有什么适应期。”在该企业设计部门的20多名员工,绝大部分都来自职业院校,而正是这些职校生,靠着设计和创意,拉动该企业大幅增收,成为里水镇制造业的一个代表。
如今,在职业教育带动下,里水镇当地制造业发展势头大好。里水镇招商中心副主任邓广达告诉羊城晚报记者,里水镇已为这家企业供应50亩产业用地用于建设新厂房、扩大生产规模。下一步,里水镇将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通过研发合作推动生产工艺升级。深化校企合作,构建技术转化平台,支持企业规模扩张与场景创新,精准匹配人才供给与产业升级需求。
不过,孔繁志也观察到,职业院校学生在设计创意和技术能力上表现优秀,但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和需求理解仍有提升空间。例如,不同地区客户在香水包装风格、文化偏好、环保法规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实战经验尚显不足。因此,他期待学校能强化“国际化设计思维”的培养。带着企业提出的新需求、新课题,教师们再次出发,寻求更深层次的校企协同。小小香水瓶的背后,是产教融合不断深化、为产业升级精准赋能的故事,而新的篇章,正在续写。
文、图 | 记者 崔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