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核心症状包括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精力下降,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食欲改变及自杀念头。早期识别症状有助于及时干预,心理治疗、药物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善是主要应对方式。
1. 情绪与认知症状
情绪持续低落是典型表现,患者常感空虚绝望,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认知功能受损导致注意力分散、决策困难,部分出现自责或无价值感。记忆减退和思维迟缓可能影响工作学习效率。
2. 生理功能紊乱
睡眠障碍占比达80%,包括早醒或嗜睡两种极端。食欲激增或锐减可能引发体重波动10%以上。慢性疼痛、消化问题等躯体症状常见,30%患者首发症状为不明原因头痛或背痛。
3. 行为特征变化
社交退缩表现为回避亲友聚会,维持基本社交需消耗极大能量。行动迟滞或坐立不安都可能出现,个人卫生维护能力下降。严重时出现自伤行为或反复出现死亡念头。
4. 特殊群体表现
青少年可能表现为易怒而非忧郁,老年人常主诉躯体不适。产后抑郁多在分娩后4周内发作,伴随对婴儿的过度焦虑或情感麻木。季节性抑郁多发于秋冬,春夏季自行缓解。
识别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应尽早就诊。精神科医生会通过临床访谈和量表评估确诊,轻度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中重度需结合抗抑郁药物。建立规律作息、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补充Omega-3脂肪酸有助于症状改善。社会支持系统对康复至关重要,家人应避免说教式鼓励,多采用陪伴式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