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是心包壁层与脏层因炎症反应渗出纤维蛋白为主的物质,导致胸痛、心包摩擦音等症状的心脏疾病。病因包括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肿瘤或心肌梗死等,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并缓解症状。
1.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的病因可分为五类。遗传因素中,家族性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能增加风险。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细菌(结核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生理因素涉及代谢异常如尿毒症。外伤如心脏手术或胸部撞击可引发炎症。病理因素涵盖肿瘤转移、急性心肌梗死或放射性心包损伤。
2. 典型症状为胸骨后尖锐疼痛,随呼吸或体位改变加重,可放射至肩背部。听诊闻及心包摩擦音是诊断关键,部分患者伴有低热、乏力。若出现呼吸困难或血压下降,需警惕心包填塞等危急情况。
3. 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病毒感染可用布洛芬缓解疼痛,秋水仙碱预防复发;结核性心包炎需异烟肼联合利福平抗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推荐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疼痛剧烈时可短期使用吗啡类镇痛药。
4. 手术治疗适用于顽固性病例。心包穿刺引流可解除心包填塞;胸腔镜下心包部分切除术能有效防止复发;对于肿瘤转移患者,心包开窗术可长期缓解积液。术后需监测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
5. 康复期需每日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限制钠盐摄入低于5g/日。疼痛缓解后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避免举重等憋气动作。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及时治疗预后良好,但需警惕复发可能。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随访期间定期复查血沉、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配合心脏超声评估积液量。合并基础疾病患者需长期管理原发病,避免吸烟、酗酒等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