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问题谈判即将启动之际,当地时间14日,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袭击事件,一架无人机撞上了核电站“新安全封隔”顶部,引发俄乌双方相互指责。
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遭无人机袭击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但可以确定没有发生核泄漏,将对此保持高度警戒。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新安全封隔”设施遇袭受损。
国际原子能机构:没有发生核泄漏
国际原子能机构在社交媒体上写道,14日1时50分左右,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新安全封隔”设施内传出爆炸声并出现火情,该封隔设施负责保护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据了解,一架无人机撞上了“新安全封隔”设施顶部。
图源 国际原子能机构社交媒体截图
国际原子能机构说,消防人员及车辆数分钟内抵达现场扑救。目前,封隔设施内层未发现破损,核电站内外辐射水平“正常稳定”。此次袭击中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在德国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慕安会)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遭无人机袭击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但他可以确定没有发生核泄漏。
乌克兰:袭击是俄方所为 克宫:歪曲事实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4日在社交媒体上称,此次袭击是俄方所为,无人机携带高爆炸弹,封隔设施在袭击中受损。目前袭击引发的火情已被扑灭,周边辐射水平未见增长。他还声称,初步报告显示封隔设施“受损严重”。
对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在回应有关乌总统泽连斯基关于俄无人机袭击该核电站的言论时说,任何有关俄罗斯袭击核电站的指控都是“挑衅和歪曲事实”。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14日也就此表态。她表示指控俄罗斯袭击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乌方在慕尼黑安全会议召开前策划的挑衅行为。
“切尔诺贝利”事件 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
在人类能源发展的历程中,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占据着一个极其沉重且无法被忽视的位置。这座位于乌克兰基辅以北约 130 千米的核电站 ,曾是苏联能源雄心的象征,1977年投入运行后,承担着重要的供电任务。
然而,1986年4月26日,由于一系列操作失误和设计缺陷,该核电站4号机组反应堆发生爆炸,大量强放射性物质泄漏。
切尔诺贝利事件是首例国际核事件分级表中的最高第七级特大事件,灾难总损失估算达到680亿美元,受灾规模以及影响之大前所未见,直到现在受灾地区的核辐射都尚未被完全清理。
这场事故不仅给当地生态和民众带来了灭顶之灾,也对全球核电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防止进一步核泄漏,苏联政府用水泥浇筑成“石棺”,把4号反应堆仓促封存。2016年底,乌克兰在“石棺”之上加装了新的金属防护罩以彻底解决核事故遗留问题。
如何避免切尔诺贝利悲剧重演
乌克兰十分依赖核能。2020年,核电在乌克兰国家电力结构中占比超过一半,排名世界第三。除因为大火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灾难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之外,乌克兰境内目前尚有4座核电站,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共15座。这些核电站分别是扎波罗热核电站,以及位于罗夫诺州的罗夫诺核电站、位于尼古拉耶夫州的南乌克兰核电站、位于赫梅利尼茨基州的赫梅利尼茨基核电站。
在2022年2月底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初期,俄罗斯很快就控制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以及扎波罗热核电站。但2022年3月31日,俄罗斯军队撤离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并将该核电站的全部控制权移交给乌克兰方面。
目前,扎波罗热核电站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而其敏感地位也多次引发俄乌双方的言辞交锋。
双方的互不相让直接导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2022年就派人永久驻扎在核电站,以控制局势。
当前,俄乌冲突的发展再次加剧了国际社会对该核电站的担忧,如何避免切尔诺贝利悲剧重演,是国际社会当前最为关心的事情。
1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表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袭击事件,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近期军事活动不断增加,凸显核安全风险持续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将保持高度警戒。
不论如何,俄乌战场上核电站的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综合自央视新闻、新华社、财联社、中国新闻周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