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淡出人们视野的众泰汽车,近日发布了自己2024年度财报,只是这个成绩有些“搞笑”:2024年全年新车生产量为零,仅靠库存卖出14辆汽车,录得销售收入5.58亿元,同比下降23.9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高达10亿元,同比增亏6.82%。近三年累计亏损近30亿元的数据,这家曾以“保时泰”闻名的车企目前已经来到了退市悬崖边缘。
财务崩塌:从百亿营收到“零生产”
众泰汽车的衰落轨迹堪称中国汽车产业转型期的典型反面案例。2016年,其年销量曾达33.3万辆,一度挤进了国产汽车品牌销量前十的位置,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然而,如今却面临这样的尴尬境界。
其实,众泰从2018年就开始口碑崩盘,那一年,T700车型深陷“方向盘门”风波,祸不单行,T600车型也被曝光存在发动机渗油、变速箱换挡顿挫等质量问题;而SR9车型则因装配工艺极为粗糙,在二手车市场保值率大幅跳水,被戏称为“二手车跳水王”。受此系列质量危机影响,2019年众泰汽车销量遭遇断崖式下滑,全年销量仅为15.3万辆,同比大幅下降40.1%,同时企业亏损额高达111亿元。
至此,就众泰汽车就开始一泻千里,2019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超240亿元,叠加2024年数据,总亏损已突破256亿元。公司短期债务达15.71亿元,现金比率仅0.22,流动性风险极高。
兴衰启示录:模仿策略与研发缺失的双重陷阱
众泰汽车的崛起源于“模仿+低价”策略。曾经的主力车型众泰SR9因酷似保时捷Macan,以10万元售价引发市场轰动,被戏称为“保时泰”。然而,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的商业模式最终反噬自身。
2016-2018年,其研发投入占比不足1%,远低于行业3%-5%的平均水平,核心零部件依赖外购,质量问题频发。2018年“方向盘门”事件后,品牌信誉全面崩塌。
新能源转型的滞后更是致命一击。作为国内最早获得纯电动乘用车资质的企业,众泰曾凭借补贴依赖型低端车型(如云100)占据10%市场份额。但2019年补贴退坡后,其产品续航缩水、电池衰减等问题暴露,T300EV等车型被市场淘汰。2023年推出的江南U2续航仅200公里,被指抄袭本田设计,销量也无济于事。
为挽救颓势,众泰曾尝试多种转型,2024年上半年,引入宝能系团队,同时,还与阿尔及利亚签订3万辆年销售协议,出口单价6.92万元的T300车型,但目前看来收效甚微。
2024年研发费用仅570万元,同比骤降87%,研发人员减半至81人,昔日“皮尺部”连模仿能力亦丧失。
写在最后:
当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进入“淘汰赛”阶段。2025年新能源补贴要求续航≥350公里、电耗≤12kWh/100km,众泰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
众泰汽车的沉浮,是中国汽车产业从野蛮生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缩影。它用“零产量、14辆销量、10亿亏损”的数据,告别了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