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没有柴油插电混合动力的乘用车,主要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厂家不愿意推这种动力形式。这种事儿还真的不是消费者一厢情愿厂家就愿意推的,细致分析了一下发现事情好像不简单。虽然说柴油机本身省油,混动更省油,但好像没人愿意把这两个东西合起来,那到底为什么?
第一就是乘用车柴油机成本高,柴油机的制造成本显著高于汽油机。由于柴油机的精密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动力性能和燃烧效果,采用了许多精密电控技术,如高压共轨或泵喷嘴等,这进一步增加了制造成本。一台柴油机的成本可能是同排量汽油机的数倍。而混动系统成本叠加的效应就更明显插电混动系统本身就需要额外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这些都会增加车辆的成本。将高成本的柴油机与插电混动系统结合,无疑会进一步提高车辆的总成本,使得柴油插电混合动力乘用车的售价难以被市场接受。
国内极少有乘用车专用的柴油机,一般都是商用机代用。商用机为了保障可靠性和耐久性,通常采用铸铁缸体,导致重量较大。而混动系统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也会增加车辆的重量。将柴油机与混动系统结合,可能会使车辆的总重量显著增加,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而且汽油PHEV都在宣传热效率,目前看来国内的厂家并没有针对柴油的热效率进行更多的专项优化。
虽然柴油机的热效率较高,但毕竟不是混合动力专用的高效点工况发动机。在插电混动系统中,由于电力的介入,柴油机的节油性能体现得并不明显。例如,一些中级柴油皮卡或中大型越野车的综合油耗在9-10升左右,而做成柴油插电混动车型后,油耗可能只
能降低到8-7升,节油效果有限,但成本却大幅增加。
综上所论,国内没有柴油插电混合动力的乘用车主要是由于成本、重量、节油费效比、环保压力以及市场需求和技术挑战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因素使得厂家不愿意推这种动力形式的乘用车。目前,国内乘用车市场主要以汽油插电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