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年来跨界步入汽车行业的企业不少,但是当“海尔收购汽车之家”的消息尘埃落地时,不少人对此还是感到惊讶不已。
2月20日,海尔集团宣布旗下二手车业务公司卡泰驰控股与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达成协议,卡泰驰控股将以总价约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5亿元)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发行普通股股份。
交易完成后,卡泰驰控股将持有汽车之家约41.91%的股份,成为汽车之家控股股东。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产险)将继续作为汽车之家的主要股东之一,通过云辰资本间接持有在汽车之家的剩余股份。
众所周知,汽车之家是国内三大汽车行业垂直网站之一,创始人为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汽车之家于2004年筹建,2005年6月1日正式上线,并于201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2021年实现港股上市。
轮传了解到,巅峰时汽车之家平台的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了6403万,稳居行业第一。然而自2021年港股上市之后,公司净利润开始出现下滑,2020-2024财年,汽车之家的净利润分别是34.05亿元、22.49亿元、18.55亿元、19.35亿元、16.81亿元。
可以看到,汽车之家近五年的业绩是持续下滑的,那么为何海尔还是选择收购汽车之家呢?对此,海尔给出的官方说法是想打造“家车互联产业生态”——简单来说,海尔希望未来让汽车和家电实现联动,比如消费者坐在车上就能控制家里的空调、扫地机器人之类的设备,因此才有了收购汽车之家的举动。
轮传则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入口的价值愈发凸显,汽车之家作为汽车行业的流量高地,能够为海尔的汽车生态提供强大的用户基础。通过整合汽车之家的资源,海尔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需要注意的是,海尔近年来一直在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试图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重塑传统产业。在汽车产业,海尔通过与上汽集团、奇瑞控股等企业的合作,已经在汽车工业互联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轮传预测,收购汽车之家后,海尔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汽车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智能化、个性化的汽车服务。
不过,在收购汽车之家后,海尔还是有不少问题和挑战亟需解决。汽车之家一方面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如市场竞争加剧、广告收入下降、用户行为变化等,利润有所下滑;另一方面,汽车之家内部也存在业务转型未达预期、高层人事变动频繁以及与平安业务协同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显然,汽车之家当前面临的流量下滑、竞争加剧等,并不会因为换了股东就能“自动解决”,如果“家车互联”这个概念迟迟不能落地,海尔的投资回报可能会变得遥遥无期。
值得注意的是,几天之前,海尔集团旗下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还与新时达实际控制人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同时参与新时达定增计划。交易完成后,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将持有新时达超过40%股份所对应的表决权。
加上汽车之家和新时达,海尔旗下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约3500亿元,公司的资本版图和业务多元化发展正在一路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