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笔者看到不少博主讨论汽车年检新规,其中针对OBD检测的争议颇大。
有人称,OBD检测可能会让满了6年车龄的车辆直接进入强制报废环节,伤害车主利益。也有人称,该检测环节严格,会让二手车流通难度更大。甚至还有人抱怨,汽车年检新规是用新标准检测高龄老车,逼着人换车……
那么,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吗?
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OBD是什么,当然咱们在搜索引擎上也都能找到答案,如下面笔者援引的这段文字:
OBD是英文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中文意思为“车载自动诊断系统”,它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各种参数。
可能有人还查询到,说车辆年检时OBD检测主要是看尾气排放是否达标。这样说也没毛病,毕竟管控汽车尾气排放的确是国家环保工作的重点,那汽车年检时把与排放相关的部件,如三元催化器、颗粒捕捉器等作为重点检查项,就合理。
但需要注意的是,OBD能监测的车辆参数,并不是只有与排放相关的参数,而是各种参数。比如,发动机点火相关的、制动、气囊等相关的。简单来说,仪表上显示的故障它能监测,仪表上不显示的一些故障它也能监测。
因此,车辆年检加入OBD检测后,是能将待检车辆的各种问题都显示出来的。为此有人说年检新规严格,就不无道理。
那在有去掉轰大油门、取消60公里强制报废、减少年检次数等放宽政策的同时,为什么汽车年检新规要强化OBD的检测?
那这是值得争议的点吗?显然不是,因为二手车市场过去的混乱正是消费者对二手车望而生畏的关键。如果今后二手车交易透明一些(车况合规安全,可能短期增加二手车卖家的成本),那么从长远来看,二手车流通反倒会更畅通。
第三,有人可能对汽车年检新规的信息理解错误,或者是为了带节奏博流量。事实上,OBD检测纳入汽车年检从2019年11月1日就开始正式实施,针对尾气排放检测,而现在实施的OBD检测范围扩大了。但注意,汽车年检新规并不是将高龄老车“一棍子”打死,因为现在OBD检测对象是2011年7月1日以后生产的轻型汽油车、2013年7月1日以后生产的重型汽油车以及2018年1月1日以后生产的柴油车。
以后会不会出现有些车刚满6年上线年检时,就被强制报废?很难说没有这个可能。因为车辆使用工况不一样,会导致车况不一样,甚至也不排除有些正常使用的车辆因质量问题导致年检难过。不过,这会倒逼车企提高质量,不然在坏口碑的引导下,那些车企的车可能就卖不出去了。
那么,车主们该怎么应对?
首先,没有必要杞人忧天、过分担忧。
其次,正常维保自己的爱车,在上线年检前可以考虑先检测一下OBD的故障码,但凡正规的汽车维修点都可以操作,消除故障码或者对有必要的维修对应部件。
最后,现在汽车年检已经引入了民营资本,能开展汽车年检的机构也不少,车主们可以考虑自主选择送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