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2025巡回音乐会广州站在星海音乐厅成功上演。今年,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奔赴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地演出,尽显湾区青年乐手的艺术风采。
记者了解到,作为香港演艺学院联合太古集团于2022年创立的重要项目,大湾区青年管弦乐团(GBAYO)已走过三个年头,累计为超279名16至28岁的湾区青年乐手搭建了专业的音乐平台。今年,乐团迎来里程碑,首次邀请到国际知名的奥地利指挥家孔兹(Christoph Koncz)担任海外客座指挥,为这场音乐之旅注入了全新活力。
在巡演开启前,98位青年乐手于7月5日至11日齐聚香港演艺学院,接受了12位知名音乐导师累计30小时的专业培训。来自澳门的张诗琪同学就读于香港理工大学,她告诉记者:“今年有了孔兹指挥的加入,感觉收获更大了。他的拍点非常清晰,让我们能很容易跟上节奏,而且他对乐曲情感的解读特别细腻,总能引导我们融入其中。他往往以鼓励为主,即便有些地方我们练了一两遍仍达不到要求,他也会耐心指导我们。”
来自广州的马凯汶同学已是第三次参加乐团,她表示:“有一些内地的高中乐手,没有接受过全英文排练,刚开始在全英文排练时,他们可能会有点反应不过来,但香港和澳门的乐手都会主动帮忙翻译,氛围特别好。”
此次音乐会的曲目堪称跨文化的融合之作,既有《金蛇狂舞》这样充满中华民族特色的经典,也有拉威尔的《达芙妮与克罗埃》第二组曲、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等西方名曲。对于这样的曲目安排,香港演艺学院木管乐、铜管乐及敲击乐系主任姚桑琳教授表示:“今年的曲目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既有西方乐曲也有中国乐曲。而且今年并非没有独奏,而是专注在每一位同学身上,所以下半场演奏巴托克的《乐队协奏曲》时,听众会听到每个声部都有非常独特的独奏片段。”
对于首次指挥《金蛇狂舞》这类中国乐曲,孔兹分享了独特的理解:“这是我第一次指挥中国乐曲,这首曲子的原作曲者受到民间音乐影响,最初为中国传统管弦乐团创作。我们现在演奏的版本是20年前由著名古典作曲家改编的,加入了一些中国特色乐器,音色更有韵味。”他进一步指出,文化交流古已有之:“比如马勒的《大地之歌》,灵感就来源于8世纪的中国诗歌。这些交流是人类发展的重要部分,而古典音乐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涉及语言,任何愿意聆听的人都能被触动。”
孔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与香港的渊源颇深:“我已经去过香港好几次了,曾在香港联合管弦乐团待了15年,也参与过一些重要的演出。这次能以海外客座指挥的身份回来,和来自大湾区的98位年轻音乐家们一起合作,我很期待。”他坦言,尽管排练时间仅有一周且强度很大,但年轻乐手们的专注度令人印象深刻:“通常一个乐团的成长需要时间,就像一支运动队,把优秀的人聚到一起,除了个人能力,他们还得学会作为一个整体配合。但这些年轻人非常开放、渴望学习,所以这个过程进展得很快。”
当被问及加入GBAYO的契机,孔兹提到了个人经历:“我来自音乐世家,14岁就加入了欧洲青年管弦乐团,那段经历对我至关重要。现在我希望让年轻音乐家们也能有同样的感受。我很想了解新一代如何对待古典音乐,也希望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们。”
香港演艺学院木管乐系主任姚桑琳教授指出:“把大湾区几个城市的青少年融合在一起,我看到他们结交了很多新的朋友,我觉得这个影响力是会很长久的。这是通过音乐艺术来融合湾区各地文化的过程。”孔兹也对乐团的未来寄予期待:“作为首位来自海外的指挥,我认为这是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的一步。在万物互联的世界,这尤为重要,我们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
文|记者 秦小杰 实习生 阮凯成
图|活动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