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2025年广州华商学院AI数智化康复医学人才培养论坛暨AI数智化康复设备及教学装备引导会在广州华商学院广州校区院士楼召开。
论坛以“数智赋能康复医学,携同共育康复人才”为主题,旨在探索借助数智化技术推动康复医学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为培养契合未来医疗需求的高素质康复人才建言献策。论坛由华商数字化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院长彭秀东主持。
开幕式上,广州华商学院副校长余家军指出,AI技术不仅为康复诊疗带来更精准、高效的手段,还推动着康复教育模式的创新变革。近年来,学校致力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康复医学教育领域积极探索创新。近期,学校成功获批康复治疗学新专业招生资格,并率先将AI技术融入课程体系,通过“产教融合+AI”的创新策略,与康复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培养兼具临床技能与数字化能力的复合型康复人才。本次论坛为学校搭建了与国内外专家精英交流学习的宝贵平台,有助于学校优化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人工智能部李立峰主任指出,康复辅具作为康复医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介绍,该中心致力于推动康复辅具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在学术分享环节,孙天龙教授、方乃权教授等专家围绕“老龄康养数位转型”“智慧康复临床应用”等议题,与广州华商学院教师团队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在康复评估、辅具研发、远程诊疗等场景中的创新应用路径。
健康医学院师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实地观摩了人工智能数字化虚拟解剖系统。该系统运用前沿AI技术,构建沉浸式解剖学习场景,助力学生直观掌握人体解剖学复杂知识体系。
随后,学术分享会正式启幕。与会嘉宾围绕康复医学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核心命题作专题报告。
刘春龙会长以“AI+中医针灸和康复的赋能”为主题,阐释传统医学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路径;黄婉霞教授聚焦“AI赋能护理教育:应用与案例”;罗智译老师解读“智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人工智能器械”;卢致鹏教授介绍“国际康复数智化人才培养计划”的前沿理念;杨皓雯主任医师探讨“高压氧治疗应用于高龄照护”的临床实践;丘邦翰博士分析“台湾老龄保险规划的智能化升级”;胡志宏助理教授阐述“老龄金融与风险管理”的创新模式;邢金秋总经理解读“智能开启康复新模式”的产业趋势;叶律松董事长分享“人因健康照明与AI智慧控制的发展趋势”。系列报告涵盖技术应用、教育创新、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
闭幕式上,广州华商学院健康医学院院长都述虎指出,目前,学校及学院已将AI技术全面融入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体系,并依托“产教融合+AI”策略,与行业头部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着力构建“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丨记者 陈亮
通讯员 许世龙 陈梦莹
图丨学校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