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为结晶型高聚物,常用塑料中PP最轻,密度仅为0.91g/cm3(比水小)。通用塑料中,PP的耐热性最好,其热变形温度为80-100℃,能在沸水中煮。PP有良好的耐应力开裂性,有很高的弯曲疲劳寿命,俗称“百折胶”。PP的综合性能优于PE料。PP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
PP的缺点:尺寸精度低、刚性不足、耐候性差、易产生“铜害”,它具有后收缩现象,脱模后,易老化、变脆、易变形。
成型特性:
1)结晶料,吸湿性小,易发生融体破裂,长期与热金属接触易分解。
2)流动性好,但收缩范围及收缩值大,易发生缩孔。凹痕,变形。
3)冷却速度快,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应缓慢散热,并注意控制成型温度。料温低温高压时容易取向,模具温度低于50度时,塑件不光滑,易产生熔接不良,流痕,90度以上易发生翘曲变形。
4)塑料壁厚须均匀,避免缺胶,尖角,以防应力集中。
工艺特性:
PP在熔融温度下有较好的流动性,成型性能好,PP在加工上有两个特点:
其一:PP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度的提高而有明显的下降(受温度影响较小)。
其二:分子取向程度高而呈现较大的收缩率。
PP的加工温度在200-300℃左右较好,它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为310℃),但高温下(270-300℃),长时间停留在炮筒中会有降解的可能。因PP的粘度随着剪切速度的提高有明显的降低,所以提高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会提高其流动性,改善收缩变形和凹陷。模温宜控制在30-50℃范围内。PP熔体能穿越很窄的模具缝隙而出现披锋。PP在熔化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熔解热(比热较大),产品出模后比较烫。PP料加工时不需干燥,PP的收缩率和结晶度比PE低。
在通用塑料中,PP 的耐热性最好,其热变形温度为80~100 ℃,能在沸水中煮。PP 产品质轻、韧性好、耐化学性好。PP料具有共聚改性、交联改性、共混改性、填充改性。
相比较聚碳酸酯材料(PC 料)而言,PP 料没有内应力导致产品开裂的说法,一般通过加入玻纤或者一些金属添加剂的方法对PP 料进行改性。
聚丙烯(PP)注塑加工时需注意如下要点:
塑料的处理:
纯PP是半透明的象牙白色,可以染成各种颜色。PP的染色在一般注塑机上只能用色母料,但有些机型上有加强混炼作用的独立塑化元件,也可以用色粉染色。
户外使用的制品,一般使用UV稳定剂和碳黑填充。再生料的使用比例不要超过15%,否则会引起强度下降和分解变色。PP注塑加工前一般不需特别的干燥处理。
注塑机选用:
对注塑机的选用没有特殊要求。由于PP具有高结晶性。需采用注射压力较高及可多段控制的电脑注塑机。锁模力一般按3800t/m2来确定,注射量20%-85%即可。
模具及浇口设计:
模具温度50-90℃,对于尺寸要求较高的用高模温。型芯温度比型腔温度低5℃以上,流道直径4-7mm,针形浇口长度1-1.5mm,直径可小至 0.7mm。
边形浇口长度越短越好,约为0.7mm,深度为壁厚的一半,宽度为壁厚的两倍,并随模腔内的熔流长度逐渐增加。
模具必须有良好的排气性,排气孔深0.025mm-0.038mm,厚1.5mm,要避免收缩痕,就要用大而圆的注口及圆形流道,加强筋的厚度要小(例如是壁厚的50-60%)。
均聚 PP制造的产品,厚度不能超过3mm,否则会有气泡(厚壁制品只能用共聚PP)。
溶胶温度:
PP的熔点为160-175℃,分解温度为350℃,但在注射加工时温度设定不能超过275℃。熔融段温度最好在240℃。
注射速度:
为减少内应力及变形,应选择高速注射,但有些等级的PP和模具不适用(人地幔现气泡、气纹)。如刻有花纹的表面出现由浇口扩散的明暗相间条纹,则要用低速注射和较高模温。
溶胶背压:
可用5bar熔胶背压,色粉料的背压可适当调高。
注射及保压:
采用较高注射压力(1500-1800bar)和保压压力(约为注射压力的80%)。大概在全行程的95%时转保压,用较长的保压时间。
制品的后处理:
为防止后结晶产生的收缩变形,制品一般需经热水浸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