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脂手术可能引发感染、血肿、皮肤凹陷等副作用,严重时可能导致脂肪栓塞或器官损伤。规范操作和术后护理能降低风险。
1. 感染风险
抽脂属于侵入性操作,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引发局部或全身感染。手术器械消毒不彻底、术后伤口接触污染物是常见诱因。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发热乏力。需严格遵循无菌原则,术后口服头孢类抗生素5-7天,保持敷料干燥清洁。
2. 皮下血肿
手术损伤毛细血管会导致皮下淤血,大面积抽脂可能形成血肿。凝血功能异常者风险更高。术中采用肿胀麻醉技术减少出血,术后穿戴塑身衣4-6周压迫止血。出现剧烈胀痛需及时穿刺引流,维生素K注射可促进凝血。
3. 皮肤轮廓异常
过度抽吸或层次不均会造成皮肤凹凸不平,常见于大腿、腹部等部位。医生经验不足是主因,每次抽脂量应控制在3000ml以内。微雕抽脂技术可改善均匀度,术后6个月可通过脂肪移植修复凹陷区域。
4. 脂肪栓塞综合征
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脂肪颗粒进入血管阻塞肺动脉。表现为呼吸困难、意识模糊,多发生在术后72小时内。控制单次抽吸量、避免深层脂肪粗暴抽吸是关键。发生栓塞需立即进入ICU进行激素冲击和高压氧治疗。
5. 感觉神经损伤
抽吸过程中可能损伤皮神经,导致局部麻木或刺痛感。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维生素B12和甲钴胺营养神经。术中采用钝头吸脂管、避开神经密集区可降低损伤概率。
抽脂手术需选择三级医院整形外科进行,术前评估心肺功能,术后严格穿戴塑身衣3个月。保持蛋白质摄入促进组织修复,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血肿扩散。出现持续发热或呼吸困难需立即返院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