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症表现为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思维迟缓,伴有睡眠障碍或躯体症状,需及时识别干预。核心表现包括情绪异常、行为改变、认知功能下降及生理反应。
1. 情绪异常
青少年抑郁症最显著的特征是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表现为悲伤、空虚或易怒。部分患者会出现莫名哭泣或情绪麻木,对以往喜爱的活动失去兴趣,甚至拒绝社交。典型例子包括原本活泼的孩子突然沉默寡言,或成绩优异者突然厌学。
2. 行为改变
行为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交退缩明显减少与朋友互动,严重者闭门不出;学习效率下降表现为作业拖延、注意力涣散;危险行为增加包括自伤、酗酒或药物滥用。部分青少年会通过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来缓解情绪。
3. 认知功能障碍
思维速度减慢导致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影响学习效率,负性认知表现为过度自责。有些患者会出现"脑子像生锈"的躯体化描述,或产生"我是累赘"等无价值感念头。
4. 生理反应
睡眠障碍呈现早醒或嗜睡两种极端,食欲波动导致体重骤变5%以上,躯体疼痛常见头痛、胃痛却查无器质病变。部分患者晨重暮轻的节律明显,清晨情绪尤其低落。
识别这些信号后,建议采取阶梯式干预:轻度症状可通过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如跳绳、慢跑)和正念呼吸练习改善;中度需结合认知行为疗法,记录情绪日记并挑战消极思维;重度必须就医,药物选择包括舍曲林、氟西汀等SSRI类药物,配合家庭治疗改善支持系统。当出现自伤念头或连续两周功能受损时,务必立即到精神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