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发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刺激、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免疫异常等多因素相关,治疗需结合保湿修复与药物干预。
1.遗传因素
约50%湿疹患者存在FLG基因突变,导致皮肤天然保湿因子合成不足。有家族过敏史(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的人群患病风险提高3倍。
2.环境诱因
气候干燥、频繁接触洗涤剂会破坏皮肤屏障。尘螨、花粉等过敏原通过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诱发炎症。建议使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
3.生理机制异常
皮肤角质层结构蛋白缺失使经皮水分丢失量增加,神经酰胺含量降低至正常值的1/3。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易受外界刺激。每日需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2-3次。
4.病理过程
急性期以红肿渗出为主,慢性期呈现苔藓样变。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会加重病情,需配合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
治疗方案:
-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软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软膏)、口服抗组胺药(氯雷他定)
-护理:燕麦浴每周2-3次,穿着100%纯棉衣物
-饮食:避免虾蟹等高组胺食物,增加亚麻籽油等ω-3脂肪酸摄入
湿疹需要长期管理,急性发作期使用激素药膏控制炎症,缓解期坚持皮肤屏障修复。出现渗液化脓或发热时需及时就医排除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