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核心解决方法包括药物干预、认知行为调整、生活习惯优化和物理疗法。短期失眠可通过自我调节改善,长期失眠需结合医疗手段。
1.药物干预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苯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适用于短期使用,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副作用较小,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适合昼夜节律紊乱者。需注意每类药物使用不超过4周,避免依赖。
2.认知行为疗法是国际推荐的一线方案。睡眠限制通过减少卧床时间提升睡眠效率,刺激控制要求只在困倦时上床,认知重构帮助改变对失眠的过度焦虑。每周记录睡眠日记能客观评估进展。
3.生活习惯调整包含具体可操作措施。午后避免咖啡因摄入,晚餐选择小米粥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睡前90分钟进行温水泡脚。保持卧室温度在20-24℃之间,使用遮光度达90%以上的窗帘。
4.物理疗法可作为辅助手段。经颅磁刺激通过调节大脑皮层兴奋性改善睡眠,光照疗法对生物钟紊乱型失眠有效,低频电刺激能促进松果体褪黑素分泌。中医针灸选取神门、三阴交等穴位,10次为1疗程。
持续失眠超过1个月或伴随日间功能障碍时,需到睡眠专科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多数失眠通过系统治疗可显著改善,关键要打破"失眠-焦虑"的恶性循环,建立稳定的睡眠觉醒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