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津区妇幼保健院产科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市级专家指导,成功救治一名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妇。该产妇于3月25日康复出院。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妊娠晚期特有的致命性少见疾病,与普通脂肪肝不同,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早期诊断极为困难,短时间内会导致孕妇出现肝功能衰竭,伴发低血糖、凝血功能异常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对母婴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孕产妇围产期死亡率达15%~20%,新生儿死亡率达15%~66%。
31岁的小林(化名)是一名单绒毛膜双胎妊娠34周2天的高危产妇。3月18日,她因阴道少许出血4小时急诊入院。经接诊医生张瑞伶问询病史,得知其近日出现恶心呕吐、双足底瘙痒、双手手掌发红、瘀斑等症状。结合小林症状,张瑞伶随即汇报产科主任兰瑞伦,同时快速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兰瑞伦结合临床表现确诊患者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并立即上报医务科。
“立即启动快速反应团队!”该院分管领导王晓玲抵达现场指挥,同时召集重症医学科、麻醉科、新生儿科、输血科等多学科迅速集结,并邀请当天来院指导的重庆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专家组成员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妇产科中心李力教授参与会诊讨论。经充分评估后,一致认为需立即实施剖宫产。
随即,李力教授亲自向小林及其家属沟通,告知小林病情的严重性、紧急手术的必要性、术中风险等问题,并耐心地安抚其情绪。
手术由兰瑞伦主刀,两名早产儿顺利娩出并转入新生儿科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小林则转入重症监护室严密监测。
当晚,该院党委书记李华来到重症监护室看望、安抚病人及家属,指导处理术后问题。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小林在各项指标逐渐恢复后转入普通病房,3月25日康复出院。
兰瑞伦提醒广大孕产妇:如果妊娠晚期出现恶心、呕吐、面色发黄、腹痛等症状,一定要引起重视并及时就医。
江津区妇幼保健院作为江津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历年来,一直与市级三甲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定期邀请市级专家开展技术指导、院内培训学习、急救演练等,不断提高急危重症救治能力。(资讯)
原标题:惊险!多学科联动紧急救治,急性脂肪肝孕妇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