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时一个不小心,一块鹅骨头竟成了李大爷的“索命符”。误吞异物后,他强忍疼痛7天,最终被诊断为“颈部异物穿透”。紧急手术后,重医附属永川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取出一根长达3厘米的尖锐骨头。
生活中,鱼刺、枣核、硬币等异物误吞事件屡见不鲜,如何避免危险?误吞后又该如何正确处理?这个真实病例为你敲响警钟。
家住永川区的李大爷入院7天前,误食鹅骨头后出现吞咽梗阻、咽喉疼痛等症状,吞咽、进食时尤为明显,伴咽喉部异物感,继续进食后出现咽喉部疼痛加重,自服消炎药物后症状缓解不明显。随后几天,李大爷在吞咽东西或进食时疼痛明显加重,并伴左侧颈痛。最终,疼痛难忍的李大爷决定前往重医附属永川医院就诊。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治医师冯明亮接诊并为其完善检查后,颈部CT结果提示,李大爷咽喉左后侧软组织内条状高密度影,考虑异物伴穿通可能,遂以“颈部异物”将其收治入院。
入院后,冯明亮立即为李大爷进行抗感染治疗,并安排内镜下行颈部异物取出术。手术由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凌泽毅主刀,术中准确定位,切开咽后壁黏膜,成功取出3厘米长的尖锐鹅骨。术后经抗感染治疗,李大爷顺利康复出院。
重医附属永川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凌泽毅医生提醒大家:一旦不小心误吞异物(如鱼刺、枣核、鸡骨、鸭骨、硬币等),切记不要再继续进食,如吞米饭、馒头,喝醋、喝食用油等等,这些“土方法”可能弄巧成拙,造成异物刺入深部,加重消化道的损伤,给后续治疗增加困难,严重时会引起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误吞异物后正确的处理步骤:
①不要继续进食;
②立即去附近的正规医院就诊;
③尽量准确地告诉医生异物刺痛感或不适感最明显的部位,以协助医生明确异物具体位置,医生也能更快地选择合适的器械及方法取出异物。
误吞异物不是小事,及时就医是关键,多一份警惕,少一分危险。(资讯)
(文/彭莹)
原标题:当心“祸”从口入!3厘米鹅骨卡喉险酿大祸,医生紧急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