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作为脑血管疾病中的一大杀手,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每年冬季,都是脑梗死的多发季节。脑梗死的发生往往突如其来,病情进展迅速,但如果在早期能够准确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脑梗死的早期识别
脑梗死的早期识别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由于脑梗死的症状多样且复杂,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高度警惕,一旦发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
1.症状识别的重要性。脑梗死的症状多种多样,但最常见的包括肢体麻木或无力、言语障碍、视力问题、眩晕与头痛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同时出现,且可能短暂出现后消失,但无论如何,都应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因为这些症状往往是脑梗死的前兆,如果不及时干预,病情将迅速恶化。
2.高危人群的特别关注。脑梗死的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等。这些人群更容易发生脑梗死,因此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因素,以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3.细微之处的观察。除了上述明显的症状外,人们还应关注一些细微的身体变化。例如,患者可能突然出现性格改变、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症状。这些症状虽然不如肢体麻木或言语障碍那样明显,但同样可能是脑梗死的先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及时发现并就医。
脑梗死的急救措施
脑梗死的急救措施需要迅速而准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急救措施:1.保持冷静,迅速呼救。遇到脑梗死患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慌张。随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120),告知医生患者的病情及具体位置,以便急救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救治。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安慰患者,保持其情绪稳定。
2.保持呼吸道通畅。将患者平卧,头部略微抬高,解开领口,确保呼吸道通畅。如患者呕吐,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处理。
3.控制出血与稳定病情。虽然脑梗死本身不会导致出血,但患者可能因其他原因(如外伤)而出血。此时应使用干净的毛巾或衣物压迫伤口止血。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跳、血压等),如有异常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处理。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尽量不要随意移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
4.迅速转运至医院。急救人员到达后,应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转运过程中,应保持患者头部稳定,避免剧烈摇晃。同时,与急救人员保持密切联系,告知他们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信息,以便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5.溶栓治疗与药物治疗。对于符合适应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疗可以迅速恢复脑血流灌注,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溶栓治疗通常在发病后6小时内进行,因此患者应在发病后尽快就医。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脂、改善循环等药物治疗以稳定病情并促进康复。
预防与后续管理
除了急救措施外,脑梗死的预防与后续管理同样重要。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定期体检等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同时,在患者康复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以帮助其尽快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提高生活质量。
脑梗死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然而,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掌握早期识别方法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以及加强预防与后续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脑梗死的发病风险并改善患者的预后。(资讯)
(文/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 尚建鹏)
原标题:脑梗死早期识别与急救措施